马拉松是走还是跑?
马拉松是一项长跑运动项目,通常是指长达42.195公里的路跑比赛。在马拉松比赛中,参赛者通常是跑步而不是走路,因为跑步可以更快地行进,也是比赛规则所要求的方式。此外,马拉松比赛中的参赛者通常都是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和准备,具备较好的体能和耐力,可以在比赛中跑步完成全程。
虽然在比赛中有些参赛者可能会因为体力不支或其他原因而转为快走或慢走,但正式的比赛规则是要求参赛者跑完全程。
是长跑
马拉松(Marathon)长跑是国际上非常普及的长跑比赛项目,全程距离26英里385码,折合为42.195公里(也有说法为42.193公里)。分全程马拉松(Full Marathon)、半程马拉松(Half Marathon)和四分马拉松(Quarter Marathon)三种。以全程马拉松比赛最为普及,一般提及马拉松,即指全程马拉松。
2022年9月25日,在第48届柏林马拉松上,肯尼亚名将埃鲁德·基普乔格以2小时01分09秒完赛,超越了此前由他本人保持的2小时01分39秒的世界纪录
对于2019莞马选手最后200米跑错路你怎么看?
马拉松赛道,可能是体育比赛中最难管理的赛道。马拉松因其速度问题,赛道管理风险看着低。然而,近几年年的比赛中,选手在最后几百米的冲刺中,出现过车辆无法分流、前导车辆阻碍选手、获奖男女选手被引错分道线浪费时间,甚至选手无法看清终点方向跑错路、选手冲刺被人为阻碍而错失奖金等等一系列问题,反应出来的更多的是组委会在人员培训和招募上的不严谨。赛道服务上,赛道管理,特别是终点前的赛道管理,并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同时最后两百米跑错也反应出来了现在部分跑友在平时训练不严谨,在实力未达水平线就盲目报名。马拉松一个42.195KM的一个距离,不是随便跑几个十公里就可以拿下的。全马看的是一个综合素质能力的提现。关键在30公里后的一个持久力。赛前没有拉过几个LSD就盲目上。会导致后期自己缺氧头晕等情况。
还有一种首冲跑全马的情况,终点太激动了。。
这情况应该从两方面进行分析,第一主办方有责任冲刺线前200米有分道为什么不作标志牌提醒或者不安排工作人员指引。因为这是亚洲田径赛事属于国际大赛,跑道应该有规范要求。第二选手自身也有问题,最起码的比赛线路要了解。
为什么长跑运动员在比赛中有一些人领跑一段路后,就不跑了?
这是由于:
一是领跑的运动员受到空气的阻力较大,消耗体力;
二是由于领跑者的心理压力较大,别人是跟着你跑,最后冲刺的时候随时可以发力超过领跑者,面领跑者想要保住领先,就需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精力;
三是领跑者一般都想要拉开与后面跟跑者的距离,这样很容易打乱自己的跑的节奏。 综上所述,在中长跑比赛中,领跑者一般比较吃亏。
越野跑赛事推荐?
以下是几个推荐的越野跑赛事:
1. UTMB(环勃朗峰超级越野赛)是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越野赛事之一,穿越法国、意大利和瑞士的阿尔卑斯山脉。
2. 西部国家100英里耐力赛是美国最著名的越野赛事之一,穿越加利福尼亚州的山脉和沙漠地带。
3. 马拉松德萨赛是摩洛哥的一场极具挑战性的越野赛事,穿越撒哈拉沙漠。
4. 纽约城市越野赛是一场在纽约市五个行政区穿越的越野赛事,让参赛者领略城市和自然的结合。这些赛事提供了不同地理环境和挑战,适合越野跑爱好者挑战自我。
如果你想要一个充满挑战和***的越野跑赛事,我会推荐你参加“Spartan Race”(斯巴达赛)。这个赛事***了障碍跑、越野跑和力量训练,挑战跑者的体能和毅力。在这个赛事里,你需要攀爬、爬墙、穿越泥潭、翻越障碍物等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团队合作完成比赛。
这场赛事不仅是一次身体上的挑战,更是一次心理上的锻炼,让你在赛道上体验到自己的极限。
我推荐参加Spartan Race。这是一个全球知名的越野障碍赛事,有不同难度级别的比赛,从3公里到42公里不等。参赛者需要在泥泞、攀爬、爬墙、爬绳等各种障碍中完成比赛。这项运动能够提高身体素质和耐力,同时也能挑战自我,克服恐惧和挫折。
Spartan Race也注重社交和团队精神,让参赛者在比赛中结交志同道合的好友。
我推荐参加Spartan Race(斯巴达障碍赛)。这项越野跑赛事结合了障碍、攀爬、爬行和冲刺等多种元素,挑战参赛者的耐力、力量和毅力。赛事分为不同难度级别,适合不同程度的选手。同时,Spartan Race还注重环保和社会责任,***用可持续性的方式举办赛事,为当地社区做出贡献。
参加这项赛事不仅能挑战自我,还能享受自然风光和社区文化。
想跑马拉松比赛,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该如何进行跑步训练呢?
要循序渐进,慢慢来,不能急躁。因为普通人没有跑步基础,需要掌握跑步的一些基本知识,比如跑前拉伸,跑步过程中前后摆臂的协调,呼吸的调整,跑后的拉伸和放松等。
当你不断超越着自己,在人生新的赛场上,考验着自己的毅力、耐力、坚持力和意志力时,你就已经具备了跑马拉松的条件。
首先,每个人都有奔跑的基因。马拉松作为一项全民可参与的运动,已经风靡全球。我国的马拉松运动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作为国内最早的马拉松赛事的北马(北京国际马拉松)已经举办了37届了。从最初一年只有几十场赛事,到现如今一年大小赛事几百场之多,马拉松运动已经在中国遍地开花。参与人数也越来越多,大型赛事,通常参赛人数在三、四万,报名人数通常要十几,二十多万,还需要通过抽签决定参赛资格,往往报名通道才开始,名额就被秒杀,或是报名的人太多系统挤瘫痪。我除了见过春运抢票,一票难求外,就是马拉松的参赛报名了。现在国内几乎周周都有比赛,真是跑步爱好者的福音,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赛事,提前准备好报名。
以上是对目前马拉松运动情况的简单介绍,下面来说一下初学者应该怎样训练。我之前说过,每个人都有奔跑的基因。也就是说,***都能跑。如果以参加马拉松长跑为目标,那你日常的跑步就要有个科学的规划和训练。马拉松分为全程马拉松(距离:42.195公里)和半程马拉松(距离:21.0***5公里),还有一些地区设有迷你马拉松(距离通常是5或10公里)。马拉松是一项全民运动,所以参加的人群里普通人占绝大多数。马拉松比赛的关门时间(比赛结束时间)通常是6小时,只要在6小时以内完赛,成绩都有效。如果你平时跑步很少,建议先从快走和慢跑起步,每次距离不用太长,800或是1000米都可以,如果轻松完成,每次增加10%,如此循序渐进,就会越跑越远。我一开始就是在大学操场刷圈,最初是800米,后来1500米,慢慢增加到5000米,没压力后,开始路跑。慢慢能跑十几公里了,这样坚持了半年后,参加了人生第一个全马(无锡国际马拉松),后来又陆续参加了扬州马拉松,北京马拉松和厦门国际马拉松赛。
最后想说,跑步需要有恒心和毅力,坚持不下来不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行,怕苦怕累不行,总之,只要你坚持跑步,一年内都能达到6小时内跑完马拉松的标准。
我认为能跑马拉松比赛的人一定不是个普通人。如果你确定自己是个普通人,那就远离马拉松运动。
我一次跑步距离在5公里左右,加上急走,总需时不到1个小时,一周2~3次。记忆中就是年轻时距离也没超过10公里过。主要是怕把好不容易练粗壮的肌肉变纤细。
作为跑了一年不到的跑者,有些感触,跑步不论你以前是什么基础,都能跑,只是起点不一样而已,有的人6分配速,有的人8分配速,有的人5分配速,跑步绝对是孤独寂寞的,是种修行,你付出多少就有多少收获,能真切看到自己的进步,当然训练是讲究方法的,每个人的基础不一样,所以方法没有绝对相同的,但你需要学习基础理论,可以买几本马拉松教程的书,也需要找朋友一起跑步共同研究,多关注跑步的内容。坚持下去,你会很惊讶自己的潜力。
马拉松是42.195公里,在规定“关门时间”跑完可以获得“完赛纪念牌”。此类运动对于持之以恒锻炼身体和提升体质有较好鼓励作用。其实全马完赛的都是普通的喜欢坚持运动的人们,初学跑步可以从迷你跑开始(5公里),慢慢加入身边的跑团学习在确保健康和安全前提下慢慢提升跑步的距离,直到能快乐跑全马。特别提醒就是“初跑者”只能慢慢来,否则会影响健康或受到运动伤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