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运动使心脏更健康?
您好,这个说法只是片面的,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而且这个说法看是针对什么人。
例如一个心脏功能不好的人,如果运动会使心脏负担加重,从而导致心功能衰竭,从而加重病情。
然而对一个健康人来说,也是有两面性的。比如说长时间剧烈运动,心脏负担就会加重,会有猝死的风险。但是适当的运动确实可以增强身体,比如慢跑。
那么适当的轻度运动是怎样让我们的心脏健康的呢?下面就由丘医生来告诉你。
世间万物,一切都需要生机勃勃,活动是人体的根本。等我们的人体在活动时,我们的心脏会增加工作量,这个时候会有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心脏血管博动会增加,这样会使心脏血管柔韧性增加,减少血管硬化。适当的运动可以使血流速度增快,代谢增快,从而可以使代谢废物快速排出,减少代谢产物对心脏的损伤。
希望丘医生的解答能为你排忧解难。
如何在体育锻炼中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
谢谢邀请。
首先,本人觉得这个问题比较适合学生群体,专家学者讨论研究的也是以学生群体为主。
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指的是依据某一个目标和价值,通过身心调整,维持正能量的生活状态,促进实现目标和价值。那么,体育锻炼在促进过程中的作用是突出的,这是因为:学生通过体育锻炼可以调节心理,影响行为,能切身体会和感受到必须承受的运动负荷,必须承担并防范的运动损伤,必须感受的胜利与失败,必须单独奋斗或者集体拼搏,加上封闭或者开放的环境,随时变化的竞技状况和必须及时准确的处理各种变换的信息以获取优胜,这些都是对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有积极作用的。
那么如何实施呢?笔者认为,第一,应注重夯实理论基础,指导体育教学实践,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全方位多学科理论联系实际,细化到每一次的体育锻炼当中。第二,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个体确定不同的项目和锻炼内容,科学施教。第三,创新体育锻炼形式,与时俱进,多进行学生喜闻乐见的或竞技或游戏的体育锻炼项目,在不违反体育规则的前提下,通过各种各样的康体锻炼和活动,促进、发展、完善和提高心理健康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水平。
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是指社会成员“基于一定的价值目标,不断进行身心调整,在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有效的生活状态,促进价值目标实现”的过程。
它包含两个密切相关的因素:心理调节和行为调节。
与其他学科相比,体育在培养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有其特殊的优势。
首先,体育实践课是从事体育锻炼并承担一定的运动负荷,在体育锻炼中有苦有乐,有成功也有失败。学生有直接的体验,对发展学生心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有积极作用。
其次,与其他学科相比,体育实践课的环境也有很大的不同。体育操场开放,教学空间相对较大,环境变化多,角色转换快,信息交流频繁。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
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如果没有素质教育的表象,坚持“应试教育”,以各科成绩为唯一目标,学生很容易成为身体弱、心理弱、性格弱、意志弱、爱义弱的“五弱”青少年。
体育是通过体育锻炼促进学生健康的课程,其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从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道德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质。
“健康”的内容应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和道德健康。体育课程和体育运动独特的“动态”特征,使体育不仅有利于调节学生的心理,而且影响学生的行为,能更大程度地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情绪几乎参与人的所有活动,对人的行为活动起着很大的调节作用。体育活动能直接地给人愉快和喜悦,并能降低紧张与不安,从而调控人的情绪,改善心里健康。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那些人际关系好的人总是心情愉快、精神饱满,对什么事情都充满兴趣,这些人生活的很愉快;人际关系不好的人常常无精打***,抑郁寡欢,缺乏生活的乐趣,而体育活动可以改变这一现象。
因为体育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它总是与别人发生着交往和联系,人们在运动中能够较好地克服孤僻,忘记烦恼和痛苦,协调人际关系,扩大社会交往,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这是我本人的经历和体会!
我出生在农村,所见所闻太少,因为地少人多,粮食不够吃,从小营养不够,身体不是很好。那时见了陌生人说话都会紧张的不行,就算有人找我问路我都会胆战心惊、结结巴巴的说话,没有一点安全感!
后来家境稍好一点后跟着乡下老拳师开始习武。慢慢的把身体锻炼的轻灵而又结实了,让自己的内心也慢慢有了安全感,因为有了实力就能够破除自身的恐惧心理!
那时每学会一个动作,或者师傅表扬一下,都会给自己增加不少自信!特别是我第一次劈叉,当时有不少学员,我是第三个劈下去的,虽然痛了我两天,但是让我兴奋的更久!因为***如没有第一次劈下去,就永远不会有第二次第三次!让我明白痛一下,舒服更久。因为第一次是个关节点,就算到现在我40岁了,照样随随便便劈下去,羡慕了很多同事!
当然锻炼中也有很多的失败,比如练习空翻时起跳用力的时间一直没掌握好,有时十次才能成功一次,这样就提高了我的刻苦练习,持之以恒的耐性!只有多吃苦,多练习才有成功的希望,所以每次起跳前都会给自己打气加油!
而又因为自己的刻苦练习在平时跟师兄弟们相互交流,就有了自己的表现欲望,没那么害羞。一有机会,比如家庭聚会,玩伴游玩,学校庆祝会我都会涌跃参加,这样我认识的朋友就越多了。
有了一技之长在社会上总会有那么个圈子特别容易进去!
每天运动多长时间最健康?
- 其实每天运动多长时间最健康是没有固定答案的,为什么呢?
因为第一,每个人的运动能力有差异,第二,不同性别之间的运动能力也不一样。比如,有的人可以运动一小时,脸不红心不跳,有的人运动半小时,感觉丢了半条命。
一般情况下,男生运动的能力要有于女生。
所以,每天运动多长时间最健康是没有一个准确数值的。
运动时间一般情况下会分这几种情况。
①运动时间不足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拿跑步来说吧。
***如跑步五分钟,虽然你运动了,这没错,但是五分钟的跑步强度太轻了,并不能给你身体带来什么实际性的用处。
②运动时间刚好
运动时间刚好是一个变动的数值,不是一个固定的时间。
有些人运动,非得一个小时,不满一个小时硬着头皮做,这其实并不好,我们健身运动提倡适度的锻炼,在你运动转状态不好的时候,那么你的运动时间可以灵活调整。
比如你平时的运动时间为40分钟,今天运动状态不好,那么就可以适当的减少10分钟运动时间。
反之,如果你今天的运动状态很好,身体很兴奋,那么不妨多练10分钟。
③运动时间过长
运动时间过长的意思就是说,运动时间超出自己身体运动能力的运动时间。
我们之所以选择去运动,目的是什么?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健康,更健康,但是如果你过度的运动,过长时间的运动,不仅不利于健康反而对身体有负面影响。
我们运动的原则是:适度运动有益,过度运动伤身。
最后呢,我的建议是:一般情况运动时间控制在40-90分钟为宜。也可根据自身情况灵活调整。
但是不建议运动时间太少比如五分钟,或者时间太长,比如3-5个小时。
从健康角度看,人一天锻炼多少时间为适宜?
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体育锻炼来缓解压力,提高健康水平,但体育锻炼并不是越多越好,凡事都有两面性,过犹不及。
专业运动员的每周训练量非常大,但专业运动员的身体状况可以说没有一个是健康的,每个运动员身上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劳损和陈旧性伤病。
2000年中国健美协会健身指导员培训班,在开学典礼上秘书长古桥问在座的305名学员,“谁有过专业体育经历”,大部分学员举起了手,“谁在运动生涯中没受过伤”,这时只有一位学员很自豪的举起了手,紧接着古桥老师说“只能证明一点,你的运动成绩一定不好”,全场哄堂大笑。
这件事说明超过人体负荷的高强度训练,带给你的对身体的伤害要大于身体的获益,所以我们在体育锻炼中要学会适可而止。
作为普通群体,从健康的角度出发每天锻炼时间根据不同的强度30~60分钟为宜,强度越高锻炼的时间相应的越短。根据强度的不同,每周的训练频率3~5次为宜。
很多健美发烧友,在健身房中一练就是两个小时以上,而且贴着膏药,抹着红花油,擦着正骨水还在咬牙坚持,表面上是非常刻苦,有毅力,实则是对自己身体的不负责,久而久之,劳损上门,伤病缠身,成了“糠心萝卜”徒有其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锻炼保养身体健康的人群也会增加。那么从健康角度看锻炼时间多少适合呢
由于锻炼身体的方法太多,时间应该是与方法、强度、年龄而异。跑步的三十分钟以上才有效,当然有些跑步的也会加练俯卧撑,深蹲或其他器材等时间也会增多。打篮球、打排球、乒乓球等,一般都会在晚上才有时间锻炼,那么早上也有练俯卧撑其他器材的。舞蹈健身、太极、劲走散步等只有各自时间来定。
也就是说一般的情况下,每个健身者每天基本都花一个小时去练。因此我认为以大多数人适应度来讲每天需要健身时间在45分钟至一个小时为合理。
每天的运动时间有讲究,科学锻炼身体好。
现今的社会,人们的健康观念日益增强。拥有健康的身体,胜过拥有巨大的财富。马云都打起了太极拳,王健宁也走进了健身房,从平民到富豪都加入了全民健身的大军。那么,每天运动多长时间对健康最有益呢?下面谈一下我个人的看法。
一、运动量因人而异,结合自身条件掌控运动量。
我们大众的健身运动,大致集中在跑步、走步、打太极拳、跳大众舞和打乒乓球,这些对场地、设备没有很高要求的几大项目里。
说道体育运动,首先涉及的就是运动量的问题。运动量不够,起不到健身的效果。运动过量,不但不能健身,还会影响我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和活动。
运动量因人而异,年龄、身体素质,都决定着你应当进行多大量的运动。
运动量的掌握有个总的原则,即运动过后,身体感觉是微有疲劳感,次日晨起后不感觉疲惫,身体感觉轻松,精神愉快。这个运动量就是正确的。
二、每天的运动时间,可累计成按周计算,联合国卫生组织有建议。
结合全民健身运动大军最多的是跑步,我按照跑步的最佳运动时间,最有利于健康来回答题主的问题。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2008年公布了《关于身体活动有益健康的全球建议》。建议中指出“人们每周至少累积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或者75分钟大强度运动″。
根椐科学的测算,慢跑恰好就是中等强度的运动。界定跑步的运动强度,以6公里/每小时为标准。速度在6公里/每小时以内的,属于中等强度运动。速度超过6公里/每小时的,属于高强度运动。
中等强度的慢跑,每天应当保持在22分钟以上(22分钟x7=154分钟),才能起到健身的效果。高强度跑步,每天应当保持在11分钟以上(11分钟x7=77分钟),才能起到健身的效果。
三、对全民健身大军朋友的善意建议。
我们大家都是抱着对身体健康有益的目的来健身的,一定要本着这个原则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和运动量以及运动时间。
原则上运动锻炼的时间是没有上限的,似乎运动锻炼的时间越长越好。其实不然,运动锻炼还是应当把握一个度的问题。这个就是我在前面说过的,“当天运动锻炼过后身体微感疲劳,次日晨起后身体不感觉疲惫,身体感觉轻松,精神愉快″,这就是最佳的每天的运动量。
具体到运动项目,中等强度的慢跑每天在22分钟到40分钟之间,高等强度跑步每天在11分钟到30分钟之间,走步在40分钟左右,打太极拳每天在30分钟到60分钟之间,跳大众舞每天在30分钟到50分钟之间,打乒乓球每天(单次15分钟)3到5次。
以上建议是按照中等体质的成年人给出的,个人可根椐自身体质适当调整。
综上所述,我个人的看法是每天的运动时间长短,首先就要根椐次日晨起后的身体感觉而定。最好是做中等强度的运动锻炼,时间也最好不超过联合国卫生组织建议的,每周中等强度累积150分钟的2倍。个人观点,谨供参考。(本文原创首发)
运动会帮助塑造体形,还可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中风等疾病的风险,有利于健康。但凡事过犹不及。
每天运动多长时间最健康?
运动与心理的健康,运动时间45分钟为最佳!
《柳叶刀-***学》发表的一项研究明确指出:与不运动的人群相比,运动人群的心理压力更小,更不容易抑郁,其中团体运动(比如足球)对减轻心理压力最有效。
研究专门指出,每次运动30到60分钟就能有效降低心理压力,运动45分钟是最佳的运动时长。每周3到5次的频率最能使你的心理健康达到最佳状况。
运动与身体的健康,保持60分钟的运动为最佳!
《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上一项研究称,只要把每天1小时的久坐,换成1小时的中等强度运动,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病死亡风险就可以分别降低31%和64%。所以要保持60分钟的运动为最佳。
运动还可以减少肿瘤的风险,肥胖是很多肿瘤的危险因素。通过运动能够预防的肿瘤包括膀胱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内膜癌、食管癌及胃癌、肾脏肿瘤和肺癌。
美国癌症中心根据144万人的大数据分析得出,运动能明显降低13种癌症的发病率,降幅在10%-42%之间。
哪些运动需要特别注意?
近日,美国《医学日报》网站又总结了4项广受欢迎又有助延寿的运动:快走、跑步、游泳和打羽毛球。
快走被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称为“人类最好的医药”。走路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世界上最好的运动”。研究表明,走路多的人身体会更健康。无论是徒步旅行还是记步运动,都可以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专家认为每天走6000步才能达到健身的效果,大概是3至4千米行走距离,即3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运动过量,反而会损害健康。
美国一项研究表明,走路的速度,可以预测人的寿命。普通人走路速度是0.9米/秒,当走路速度大于1米/秒时,寿命会更长。
英国爱丁堡大学2017年进行了一项研究,对8万多人追踪调查10年后发现,经常游泳能将早亡风险降低28%,死于中风或心脏病的风险降低41%。
我是黄志艳大夫,致力于用朴实无华的文字解释复杂难懂的疾病知识,帮助您管理好自己的身体。您的点赞就是我最大的动力!另外,如果您的家人也存在运动健康的困扰,请把这篇文章转给他们吧!
想健康不能忽视运动,您认为运动与健康有怎样的关系呢?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当然能够让你变得更健康,但是我国还有一句俗话,叫过犹不及。意思是说,不论任何事,做的太过了,就会起到相反的作用。运动同样如此,如果你超负荷运动的话反而会影响身体的健康。所以运动也是需要适量的。
人在运动过程当中能够增强身体的新陈代谢,加速老化细胞以及身体内的杂质排除体外,但是超负荷的运动会让你的肢体还有器官超负荷的工作。同样会引起身体的不适。所以运动更需要的是科学合理。而不是一味的无脑的去锻炼。这样反而会对身体产生不好的影响。
所以我建议您如果要锻炼的话最好是先了解学习运动的基础知识,然后根据自己身体的情况来制定运动锻炼的方案。这样才能让你在运动时对身体起到积极的作用。
人体最大的健康是心脏健康,联合国“世界卫生日”曾经用“您的心脏就是您的健康”的口号来提醒人们注意保护好心脏的健康。在人体内脏器官系统中,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处在重要地位,心脏是推动血液循环的动力,起着运输血液与物质交换的重要作用。因此,心脏的健康是人体最大健康。
科学合理的体育运动是增强心脏功能的积极手段
运动生理学研究证明,坚持进行体育运动的人,心脏的重量(心肌).直径.容积量均比不锻炼人大,心脏具有更强的功能。坚持参加体育运动的人,心肌细胞能够获得更充足的氧气及营养供应,使心脏重量增加,容积量增大,每博输出量上升。不进行体育运动人心脏重量约300克左右,而坚持体育运动的人可增重至400~500克。不进行体育运动人心容积约为750毫升,而运动的人可达1000毫升以上。原国际医学联合会***普罗科教授研究发现“不运动的人30岁起身体机能就开始下降”,而坚持体育运动的人到四五十岁身体机能还相当稳定,当他们60岁时,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大约相当二三十岁不进行体育运动的人。
体育运动对骨骼的作用
骨质疏松是中老年人普遍存在的问题,女子从30岁开始骨矿物质逐渐丢失,而男子约从50岁才开始。骨质疏松引起骨密度和杭张强度下降。骨质疏松使骨折的伤害增加。
体育运动被证实对于防止和治疗骨质疏松是非常重要的。骨骼如同其它机能组织,体育运动会对施于它的***产生适应。受到应激时骨骼变得粗壮,没有应激时则变弱。既使是宇航员在太空失去重力应激的情况下骨骼也有某种程度的骨质疏松。研究证实,体育运动可以使骨中的矿物质含量增加,既使是80岁的老年人也是如此。
体育运动对肌肉与关节的作用
坚持肌肉力量练习保持肌纤维的体积和肌肉力量。坚持每周2次的肌肉力量练习可以提升肌肉力量,每周1次肌肉练习可以保持已经获得的肌肉力量。尤其是在中老年的时候保持较强壮的肌肉力量,对关节的保护与关节灵活性影响佷大。肌肉力量和关节的灵活性关系到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肌肉力量和关节功能下降,结缔组织和脂肪增多,人体代谢功能减弱体重增长,这些变化可以给中老年人带来严重后果。关节灵活性受影响,软组织疼痛更为常见,降低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或者影响人体的正常生活。
坚持体育运动防止关节面退化和滑液粘滞性减少。体育运动保养良好的关节滑液粘滞性,使关节韧带有良好的灵活性,中老年人保持体育运动减少家庭负担,提高家庭生活的幸福感。
体育运动能够冶疗人的焦虑
当代整个社会不断加快的节奏所带来的压力,压力大了有的人就会出现心理疾患。进行有氧运动可以降低焦虑水平,有氧运动坚持10周以上可以不可效地降低焦虑。彼特鲁茨多等人进行104项研究证实了20分钟有氧运动可降低焦虑水平。体育运动降低了心率和血压,减轻了特定应激源对生理的影响,体育运动锻炼人的毅力,增加人的心理坚韧性,降低焦虑反应,降低心理压力。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的一句名言:“运动即健康”。中医学就有“治未病”的说法。人的健康与运动是不能分割的,达尔文的“进化论”就有一名言:用进废退。也是表明人如果不运动,某些器官会衰竭,废掉。你看那些经常运动着的老头老太,他们跳舞唱歌,打太极拳,散步,慢跑,做自己力所能及的运动,大病没有,连感冒的都很少,个个身强力壮,和不爱运动的老头老太真有很大的不同。
朋友:相信科学,要健康就得适当的运动,在物质生活非常丰富的中国,不缺身体健康所需要的营养,忽视运动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病痛。健康的生活,运动永远是健康的保证。
咱不是忽悠你。